来源:中国会计报2月10日2版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22年))对标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打造“政治型、职业型、专业型、复合型、国际型”行业人才队伍的要求,明确了胜任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为各层级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系统有效的指引。
奠定人才培养基础
《指南》(2022年)明确,胜任能力体系包括政治能力、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实务经历和国际化能力,知识体系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商业和组织环境、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等22个专业化知识领域。“五种胜任能力要求的划分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多维度阐述了新型人才应具备各项素质。不仅有利于行业加快培养、储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专门人才,还能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为国家建设提供更高质量专业服务奠定人才基础。”河南谊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宁宁认为,在“五型”人才标准中,政治能力是根基,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旗帜;职业道德是标志,是人才区分的特征;专业胜任能力是基础,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动力;国际化能力是综合体现,是行业人才选拔趋势;实务经历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财务处副处长刘力宏表示,五种胜任能力要求的划分可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日益提高的要求,必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缩小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望差距,提升社会公众对行业价值的认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五种胜任能力要求中政治引领贯穿于行业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始终,起到‘定盘星’的作用,可以确保行业人才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中国新时代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将有利于‘大思政’培养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他说。同时,《指南》(2022年)对于人才培养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指引作用,为各层级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系统有效的指引,有利于财经类专业院校、会计师事务所、各级注协等行业人才培养的组织和机构明确培养目标,更好地强化行业人才培养,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稳致远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助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五种胜任能力要求明确而具体,是“五型”人才的具象化,可操作性更强,可以确保“五型”人才要求落地见效,助力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效果,切实发挥《指南》(2022年)对行业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
持续提供人才动力
《指南》(2022年)丰富完善了“特定环境、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对胜任能力的特别要求”。针对新时代行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如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数字化、“双碳”时代等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等,《指南》(2022年)针对特定环境执行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或执行特定业务的情况,丰富和完善了项目组应当具备的胜任能力。在刘力宏看来,此举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行业人才胜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而且利于指导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立足国情、对标国际加强行业人才培养,为推动行业做强做大提供持续人才动力。“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传统核心业务,特定环境、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将为行业业务拓展打开广阔的发展天地,为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逐渐缓解行业人才与行业业务多元化发展、行业信息化水平与数字强国战略、行业执业环境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望不相适应等矛盾。”刘力宏说。吴宁宁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全完善和社会事业的改革创新均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国内国际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更高要求。“《指南》(2022年)的发布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明确了新时代下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吴宁宁表示。
争做“五型”行业高端人才
对标“五型”人才要求,每位行业从业人员都要着力提升自身政治能力、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实务经历、国际化能力五种胜任能力。对此,刘力宏认为,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行业从业人员提升胜任能力不是某个注册会计师或某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事情,而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与担当。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国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经济监督的有力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广大行业从业人员要守初心砥砺奋进,践使命做“五型”人才,提高政治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种高端班进行强化学习,尤其是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旨在培育引领财会行业战略大发展的优秀人才,不仅能有效提升胜任能力、完善知识体系,更是知识分享、业务交流以及事业发展的平台,对注会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注会行业高端人才作为行业的“领头雁”,要肩负行业健康发展的使命,积极反哺行业,投身到注会行业建设和发展中,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最后,要树立终身学习、持续提升的理念。建立学用结合、服务实践的长远学习目标。对标《指南》(2022年)中的分级分类能力要求以及按照“全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人才发展客观规律,着力在政治站位、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提升上下功夫,争做新时代“五型”行业高端人才。“要重视行业职业继续教育工作。适应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要求,加强人才职业化和职业道德培训,完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体系。开发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全要素模块课程,加强师资库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适应行业新阶段发展要求的继续教育平台系统。”吴宁宁补充道。在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她表示,要推动行业与高校合作,提高行业在高校的影响力、吸引力,做好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师资培训,选送优秀学生到国际会计公司实习,进一步完善定向培养制度。各级注协与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共建实践型教学基地,促进行业师资与高校师资的交流和互动。(作者:本报记者 吴进)